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正文

爱游戏-里昂内部会议纪要流出——集结日遗憾出局;德国杯使命明确;数据趋势出现新变化的简单介绍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session in the upcoming China Guardian Hong Kong 2016 Autumn Auctions will be held on 28th Nov 2016,爱游戏体育 at the Ballroom of JW Marriott Hotel HK. For this auction, we have selected nearly 300 fabulous art pieces, including a number of masterpieces with important provenance.

  中国书画 11月28日

中国嘉德香港2016秋拍中国书画部份,将于11月28日在香港JW万豪酒店宴会厅举行,中国近现代书画此番将呈现逾三百件名家杰作。有赖中国嘉德多年耕耘及日渐成熟的全球网路,多个重要来源的名家画作此季集中呈现,焦点如:

  张大千七十年代泼墨巨制《远浦归帆》

法国外交官家族旧藏傅抱石《兰亭雅集》

“古香斋”藏二十世纪名家书画

唐德刚教授私人珍藏

简又文先生藏岭南早期精作等等

  佳作纷呈,大多均为首度于拍场现身

  香港预展:11月26-27日

  重点拍品

  张大千七十年代泼墨巨制

  《远浦归帆》

  

  张大千(1899-1983)

里昂内部会议纪要流出——集结日遗憾出局;德国杯使命明确;数据趋势出现新变化的简单介绍

  远浦归帆

  镜心 设色纸本

  1972年作

  Zhang Daqian

  Landscape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88.5 x 209 cm

此幅为张大千七十年代泼墨巨制,尺幅硕大,极为罕见。作为大千生平最重要的展览之一,1972年11月,“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在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举行。是时大千已去国二十年,但展览的轰动和老友相聚,为大千带来莫大慰藉。

此幅写赠上款人楼海云,为张大千在“八德园”的大师傅,烧得一手好菜,追随大千七年之久。后因董浩云在纽约金融区开设“四海餐厅”力邀其任主厨,大千方慷慨礼让。

展览期间,楼氏从纽约赶赴旧金山捧场。此后一连十日,居住在大千位于旧金山的居所环荜庵。两位老友“日夕纵谈笑乐”,大千遂为之泼墨挥毫,成此精彩绝伦的巨作。大千作此巨幅时,年逾古稀,却似乎全无力有不逮之迹,可见画家所费体力与心力。其时,限于目力及健康状况,大千于泼彩泼墨外,多写意之作,以苍劲老辣的气魄取胜,鲜见早年细腻面貌。而此作基本上回归到传统山水意境,于雄浑的巨幅山水中,再现传统皴擦笔法与深厚的古典功力,老笔披纷,大开大阖,实属罕见。大千亦颇为自得,自题此幅“亦二三年来所未有”,观此幅确知所言非虚。

  法国外交官家族旧藏

  傅抱石《兰亭雅集》

  

  傅抱石(1904-1965)

  兰亭雅集

  镜心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FuBaoshi

  Literatis in Lanting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34.5 x 40 cm

此幅为法国外交官家族旧藏,其得自时任法国驻华外交官田友仁(Mr. Hugues Jean de Dianous,1914-2008)。田氏于法国里昂长大,在当地圣约瑟夫天主教中学与现藏家父亲有同窗之谊。田氏于1945年赴华,任使馆三等秘书,驻节战时陪都重庆。而精研理科的昔日同窗则进入航空航天领域。田友仁远泊他爱游戏入口乡,所到之处必与友人鸿雁往还互述近况,以解思乡之情。两家得空时即于巴黎相聚,情谊非常 。田氏亦为挚友幼子教父,而现藏家作为晚辈,承其衣钵,常和精通二十多种语言的田氏请教古埃及及拉丁语,受益颇多。

  田友仁对汉学与中国文化有深入研究,对傅抱石艺术激赏不已,存世所见傅抱石写赠田友仁之作均为经意佳作。本幅作于乙酉1945年,写兰亭雅集。尺幅虽小,然方寸天地间人物多达三十余人,造型神态各异,引壶殇而互酌。从“列座两岸”的近景及扩及后方林荫间的朱红亭子,造化万千,极尽精微之妙,细赏让人拍案叫绝。同年岁暮傅抱石亦作有一本同尺寸同构图“兰亭雅集”,后题赠田友仁妻子“爱明夫人”。此本作于同年九月初十,为同题材所见较早的一本,或为兰亭题材的滥觞。

  “古香斋”藏二十世纪名家书画

  

  张大千(1899-1983)

  纱丽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庚寅(1950年)作

  Zhang Daqian

  A Lady with Indian Sari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104 x 50 cm

“古香斋”藏二十世纪名家书画三十件,其中以多幅张大千作品尤为瞩目,如张大千致冯璧池《纱丽仕女》,即为难得一见的五十年代工笔仕女精绝之作,此幅乃大千1950年于印度写寄爱徒冯璧池。 冯璧池(1916-2009),广东凤城人,曾居上海、香港及美国加州。璧池女士先后随沈厚韶、李凤公及黄君璧习画,1948于香港拜大千为师,潜心修习,所作山水、人物及花鸟尽得大风堂神韵。大千每每途径或居留香港,弟子璧池常伴老师左右,照顾起居,代劳琐事。

此幅《纱丽仕女》作于印度大吉岭。张大千1950年初于印度新德里画展结束后,北上大吉岭,发现民风淳朴,环境清幽,遂与妻儿定居于此,前后六个多月。大千曾说:“在大吉岭时期,是我画多、诗多、工作精神最旺盛的阶段,目力当时最佳,绘的也多精细工笔……”这一时期可谓大千在敦煌之后又一次创作的高峰。此幅构图简洁,敷色醇厚。与早期工笔仕女相较,更多沉着。此幅在典型的张氏仕女造型之外,特加绘印度纱丽,凸显异域风情,益显飘逸出尘。背景辅以灌木砾石,显见印度北部山区地貌,亦可看出大千对写生的重视。

  

  林风眠(1900-1991)

  游园

  镜心 设色纸本

  1983年作

  Lin Fengmian

  Two Ladies in Garden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67.2 × 68cm

  出版:《林风眠画集》第51页,国立历史博物馆编,1989年版。

1983年年初,林风眠回到女儿蒂娜在巴西的家,和家人共度温情时光,这是他第四次到巴西,也是最长的一次,大约6个月。据林风眠外孙回忆,这次他带了爱游戏APP纸笔和印章,并在家中创作了很多画。此幅《游园》约略作于这个时期。整体画面明亮温柔,能感知画家彼时是放松和愉悦的状态,是林风眠笔下并不多见的温暖时光。

此幅写两位女子游园途中,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传统中国仕女的古典优雅,置身于古典园林的回廊之中,背景是浓郁的花荫,空气中的光感流淌在花荫间,映照在回廊里。林氏以方形构图见长,此幅巧妙地安排了仕女、回廊、树干、繁花之间的结构关系,同时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气息。

1989年,为林风眠庆祝90寿辰,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特选取1937年至1989年的彩墨作品为其举办回顾展,此幅《游园》即为当时的展览作品。这次展览的作品为林风眠亲自选定,足见此幅在画家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唐德刚教授私人珍藏

  

  沈尹默(1883-1971)

  《珊瑚坝迎候吴开先感赋诗》卷

  手卷 水墨纸本

  甲申(1943年)作

  Shen Yinmo

  Calligraphy in Running

  Handscroll; ink on paper

  22.3 ×164 cm 引首:22.3 × 121 cm 后跋:22.3 ×75 cm

  说明:附吴开先持赠此卷与爱女昭文名片一枚。

此季我们很荣幸地将呈现唐德刚教授私人珍藏,这批收藏兼具文学艺术与历史文献的多重价值,为难得一见的首度公开。唐德刚教授(1920-2009),安徽合肥人,著名历史学家,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晚清七十年》和《张学良口述历史》等等。

唐德刚教授的收藏有一大部分源自其岳丈吴开先(1899—1990)。吴氏字启人,上海人,国民党重臣。抗战爆发后,随国民党政府撤往重庆,出任军事委员会第六部第一组组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副部长。担任上海敌后工作统一委员会执行常委兼书记长,全面负责上海的党、政、军、团地下抗日工作。吴开先最为人所知的当是抗战时期,在上海为争取团结各界人士,肃清日伪汉奸,揭露汪精卫投降卖国真面目,做了大量工作。期间更被汪精卫之特工拘留于非尔路七十六号,屡次求死不得,堪为抗日陷敌未死的“幸存烈士”。

1943年4月,吴开先被日军以专机运送至广州湾释放,辗转逃还重庆。在重庆珊瑚坝机场一下飞机,亲朋云集,欢声载道。党内外诗人墨客自于右任以次,洪兰友、杨千里、程中行、叶元龙、程潜、乔大壮、潘伯鹰、梁寒操……联席庆功酬唱,佳作集至廿余首,遂复由沈尹默以小字录成长卷。此卷可谓文学、历史、书法三美并具,唐德刚先生在《珊瑚坝迎候吴开先感赋诗史释》中阐明此卷所涉史实,并称其为“中国近代史上不朽的文学佳构”,确为中肯的史家洞见。

  简又文先生藏岭南早期精作

  

  吕寿琨(1919-1975)

  宋王台

  镜心 设色纸本

  丙申(1956年) 作

  Lu Shoukun

  Song Wang Tai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21.5 x 47.5 cm

吕寿琨于1948年移居香港,1949年任职香港油麻地小轮公司稽查员。由于他在码头工作,每天有机会观察香港的群山和海港,故此,吕先生在其一生中,经常到处写生,在五十年代末开始,便写了大量香港风景的作品,创作了一系列香港风景的水墨画。此幅宋王台绘于1956年,正处于他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实验期。此画写的宋王台原址位于九龙湾西岸的圣山,画中工人正忙于切割巨岩和准备搬运工作。宋王台后方的名胜珓杯石形态奇特,是日治时期爆破后的满目疮痍。珓杯石下列小屋以简笔处理,浸入立体派几何的造型。全幅赋色极为大胆,橘子的色调带出夕阳黄昏之情境。题跋又提及“沧桑百变、盛衰兴亡”。吕先生触景寄怀之情之志,无疑让人联想到当时香港年轻人间流行的思潮,就是有着建设国家的使命感,那份爱国之情,尽显于画中。

此画另有两边跋,一是吕先生之父吕灿铭的题跋;另一个是吕先生自题,交代了此画为吕先生于1957年在香港英国文化协会图书馆举行的个展中的一幅画作。后又题“又文仁丈先生见而爱之,敬以奉贻”。简又文先生对此画“见而爱之”,无不有因。宋王台是香港重要的历史遗迹,迁址到九龙城的宋王台花园后,立有一石碑刻《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即为简氏族于1957年撰文。

  中国嘉德香港2016秋季拍卖会

  预展

11月26日

全部项目

11月27日

全部项目

11月28日

瓷器工艺品、家具

拍卖

11月28日

中国书画、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11月29日

瓷器工艺品、家具

  

  长按右侧二维码

  选择识别,即可关注

  中国嘉德香港微信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嘉德官方微信

微信号:zhongguojiade

  ↙ 点击原文链接 访问嘉德香港网站

发表评论

  • 7人参与,3条评论
  • 王涛宁 于 2025-05-04 12:12:37  回复
  • 质量超出预期,非常值得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已经多次购买了,一如既往的好,值得信赖的商家。
  • 朱涛冰 于 2025-03-08 17:51:09  回复
  • 性价比很高,用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点赞! 客服态度很好,发货也很快,体验非常满意。
  • 何磊成 于 2024-11-01 05:59:43  回复
  •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